要说中国最爱吃鸡的地方,一定是广东。广东人认为“无鸡不成宴”,一只上好的鸡不需要过多调味,一道白切鸡就能证明鸡肉的优质。鸡肉白中带粉,九成熟是恰到好处,吃起来有自带的鲜味和香味。
这就是广东人所说的:鸡有鸡味。这是对一只鸡最大的赞赏,落在广东人手上,做成金*油亮的白切鸡,还能获得如此评价,可谓鸡生巅峰。而做成白切鸡的原材料,必须从广东的土地上找。
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鸡的要求越来越低,如今人们说鸡没有鸡味,甚至广东的鸡都做不出以前的那股味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做法还是那个做法,而鸡肉却不是那个鸡肉。
第一:走地鸡不再自由奔跑被誉为三大名鸡的清远麻鸡、湛江鸡、惠州胡须鸡,以及后来居上的中山沙栏鸡、肇庆杏花鸡等等品种,广东人重新不缺少制作白切鸡的原材料,这些鸡的品种都是数一数二,怎么煮都好吃的类型。
根据历史记载,岭南地区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养鸡专业户”,这也使得鸡肉一直是岭南人餐桌上重要的材料,而广东人对鸡的造诣,远超于其他省份,就连鸡肉做成的菜肴都多了不少。
岭南的鸡,生活很富足,由于广东地区的虫子比较多,鸡有天然的大量虫类饲料,营养丰富,味道也分外鲜美。再加上广东拥有较为漫长而平摊的山林平地,散养的土鸡自由自在奔跑,练出一身鸡肉,也是口感绝佳的秘诀。
吃虫、吃果子、自由自在跑步,岭南的鸡养出一身“鲜味”。但如今这样散养的走地鸡已经很少了,随着市场对鸡的需求不断增加,机械化养殖的鸡吃的是玉米、米糠做成的饲料,再加上只有一个月的生长期,滋味平淡,根本比不上走地鸡。
第二:鸡的品种不再优越中国本土有很多优秀的品种鸡,例如广东的清远麻鸡、江苏的鹿苑鸡、楚雄州武定县的武定鸡,可惜的是这些鸡已经逐渐退出我们的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白羽鸡这类生长速度快的鸡种。
不是说白羽鸡不好,但白羽鸡的出现显然冲击了本土鸡种的市场。原本中国有个地方鸡种分布在华夏大地,是世界上鸡的品种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随着地方鸡的品种不断下降,一些本土鸡甚至濒危和濒临灭绝。
上面提到的楚雄州武定县的武定鸡,就是数量岌岌可危的一类品种。大家可能对这种鸡不太熟悉,但说到云南的汽锅鸡,大家一定知道,这种武定鸡就是制作汽锅鸡的原材料。
可惜的是,如今中国土鸡在白羽鸡、*羽鸡(都是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的鸡)的冲击下,勉勉强强保留着7%的市场占有量,我们想吃的那些有“鸡味”的鸡,正在不断缩减数量。
所以说,如今你觉得鸡没鸡味,不是你的口味变了,而是鸡的品种变了,鸡的生活环境变了。如果不是中国还有人坚持传统的小农散养模式,可能你会越来越吃不到那些有滋味的鸡肉,最后变成大家都只记得鸡肉是物美价廉的肉类,不记得鸡肉有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