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坑

上星期老婆问我:“酸枣和枣是一个种么?”对于这种不熟悉的类群的分类学问题,自然是先查查文献。查了一圈却一头雾水:有的认为酸枣是独立的种并给了名称(刘孟*,诚静容,),有的认为和枣应当归并,有的认为是枣的种下等级(见李莉等,);当然,这些都没有我觉得可靠的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年发表了骏枣的基因组,但是文章中并没有群体的数据(Liuetal.,)。随后冬枣的基因组也发表了(Huangetal.,),这篇文章中使用了31个个体(其中6个“典型野生个体”、4个“半野生个体”,这些被认为是酸枣;还有21个栽培品种的个体)的重测序数据,以桃为外类群,获得的约5.3MSNPs,构建了NJ树(原文Fig.2A)并使用FRAPPE计算了群体结构(原文Fig.2C)。半野生的“延川大酸枣”嵌入了栽培品种的单系,栽培品种中也存在少部分野生群体的基因流。图1.ReassembledfromFigure2A2CofHuangetal.,.去年发表了一篇更大规模的群体研究(Guoetal.,)。将取样扩大到个野生个体(酸枣)和个栽培个体(枣)之后,使用滇刺枣(ZiziphusmauritianaLam.)作为外类群,筛选了约2M高质量SNPs,构建的NJ树(原文Fig.1c)和ADMIXTURE得到的群体遗传结构(原文Fig.1e)。这个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栽培枣是从野生酸枣群体中驯化出来的这一假说。图2.ReassembledfromFigure1c1eofGuoetal.,.但是,我总觉得SNP并不能确定是否是直系同源,而且没有排除个体间的亲本/杂交关系之前也不适用以树的方式计算和展示;而且这些文章中也并没有做分类学处理(我也不确定希望这些文章做处理还是不做处理)。可惜近几年鼠李科的系统发育研究都没有提供详细的树文件(e.g.,Hauenschildetal.,;Hauenschildetal.,;Wangetal.,1),看不到枣属内部的系统发育结构,也无法判断应该以怎样更合理的取样来尝试解决酸枣和枣的物种界限问题。目前为止的这些证据表明,无论是野生的枣或酸枣还是栽培的枣或酸枣,学名都应该使用ZiziphusjujubaMill.,Gard.Dict.,ed.8.n.1().,这个种下面有没有种下等级暂时不知道。事情到了这里,我只需要回答老婆:“是一个种”,就可以结束了。然而我隐约觉得还有个最终加词是“刺”的名字和酸枣总是联系在一起,就想着再查一下。没想到一下子“扎”进了一个大坑。FOC和FRPS上酸枣使用的学名都是Ziziphusjujuba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Fam.TreesHopei,f...。正好这个时候浏览器开着IPNI、Tropicos和POWO的网页,于是分别去搜了一下。果不其然,IPNI的石板儿一翻开——“没有”,POWO的石板儿一翻开——也是“没有”,只有Tropicos有;这就激起我的兴趣了。为了后文叙述简便,我在这里先列出IPNI和Tropicos上所有最终加词是spinosa的名称,并给出编号,后文以编号代替。I:Ziziphusvulgarisvar.spinosaBunge,Enum.Pl.ChinaBor.[A.A.vonBunge]:14().II:ZiziphusspinosaSt.-Lag.,Ann.Soc.Bot.Lyon8:70().III:Ziziphusjujuba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Fam.TreesHopei,f..().IV:Ziziphusspinosa(Bunge)HuexF.H.Chen,Ill.ManualChin.TreesShrubs().IPNI认为名称II是非法的,是V:Paliurusspina-christiMill.,Gard.Dict.,ed.8.[sinepageno.]().的多余名称。而V是VI:RhamnuspaliurusL.,Sp.Pl.1:().的替代名称。那么就说明II明确包含了VI的模式(待考)。再有VII:ZiziphusacidojujubaC.Y.ChengM.J.Liu,J.HebeiAgric.Univ.17(4):3().是I的替代名称。这一段的内容不重要。我们把重点放在的名称III和的名称IV上,显然名称IV是名称II的晚出同名。那么先看看年的文章。恰好手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可是全书加上勘误只有页,怎么会在页发表名称呢?而且图版的序号也不是,难道是Tropicos和FOC、FRPS都记错了么?图3.樲.周汉藩著.胡先骕校.河北习见树木图说..05.静生生物调查所.-,f..本着“看书就得看整本”的原则,在胡先生的序中找到了答案(图4)。“周君此书,曾有中英文两种本,英文本为北京博物学会丛书。中文本归静生生物调查所刊布。”也就是说,发表名称III的页和图版,可能是在本书的英文版上。图4.《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序》胡先骕.05.幸好学校图书馆有这本书英文版的馆藏。图5是这本书的扉页,图6是名称III发表的页和图版所在的页。在这里我没有找到作者(无论是书的作者周汉藩还是名称作者胡先骕)明确或暗示这个名称和Bunge的名称I有关,那么这里我觉得应该不是新组合,所以名称III我觉得应该是Ziziphusjujubavar.spinosaHuexH.F.Chow。图5.CHOWHang-Fan.TheFamiliarTreesofHopei.HandbookNo.4.PekingNaturalHistoryBulletin..图6.Ziziphusjujubavar.spinosal.c..-.然后就引出更大的问题了,这个名称的出处到底应该是哪本书,换句话说中文版和英文版谁出版得更早。从目前看到的书中的日期,中文版的是年5月,英文版是年,没办法判断。然后步曾先生在英文版的序中说:“AnEnglishandaChineseeditionarebeingpublishedatthesametime.”(图7)。显然两本书同时出版是没法接受的,尤其是像名称III这种,页码不同的情况下。中文版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图4):“中文本中关于分布利用掌故等事尚多有英文本所未载者,国人用之尤便也。”这里的“未载”是否暗示了中文版出版(或者编写)晚于英文版,需要其他更坚实的证据才能判断。图7.HUHsen-Hsu.Preface.l.c..然后简单说说名称IV。这个文献就是陈嵘编的《中国树木分类学》的 版,刚看到英文的时候都没反应过来。这里我觉得应该是这部分的作者(陈封怀,我不确定,没考证)通过引用Hu来隐含地引证了名称III的描述,才构成的合格发表。那么名称IV似乎应该是Ziziphusspinosa(HuexH.F.Chow)HuexF.H.Chen。图8.棘.陈嵘著.中国树木分类学..09.京华印书馆.-,f..至此,围绕着酸枣的名称,大概可以写三篇文章:一、《河北习见树木图说》中英文版本的先后问题。这里不仅要从历史档案中考证哪个版本出版更早,还要整理不同版本中涉及的名称拼写、页码等区别,描述的区别。在这里可以立个旗,如果今年4月我顺利出站,顺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并且这份工作允许我相对自由地支配时间(是不是条件太多了?),我就把这个坑填上。二、枣属酸枣及近缘物种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用更合理的取样和更全面的分析。我肯定不会去做,没钱没时间。三、酸枣及近缘物种的分类学修订,要基于 和第二篇的结果。这个是完成第二篇文章之后的事,跟我也没关系。看到这里,列位恐怕已经忘了这个问题的来源了吧。——“花这么多时间搞这些没用的,文章写好了么?投出去了么?接受了么?工作定下来了么?”——“老婆说的对,我去写文章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ingjk.com/afhzz/740.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