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觅食
猴年新春,
家推荐俾大家的餐厅,
当然要系同声同气
的广州本地 。
新春广为流传的这张图,
充分说明了无鸡不欢的广州人,
究竟是有多爱鸡!
▼▼▼
除夕夜团年鸡,
年初一新年鸡,
年初二开年鸡...
似乎日日食鸡都唔会厌!
广州人不但爱吃鸡,
也很懂吃鸡!
鸡的做法很多,
白切鸡、豉油鸡、烧鸡、炸鸡、
烤鸡、啫啫鸡、鸡煲、汽锅鸡、
叫花鸡、盐酥鸡、口水鸡......
数也数不过来,
但广州人似乎对白切鸡情有独钟,
因为白切鸡最能吃出鸡的原味!
同时也最考验鸡的品质!
鸡肉是否紧致嫩滑,
鸡皮爽不爽,鸡味够不够,
是不是走地鸡,
甚至放养了大约多少天,
不少识饮识食的广州人一试便知!
广州本地的名鸡不少,
个个有故事、有年份,
有不外传的 秘方,
今日要介绍这家九记路边鸡,
在老一辈广州人心目中极具分量!
上世纪60年代民间流传的广东“十大名鸡”,
九记路边鸡便已名列其中。
年7月20日,
在广州的清平饭店内,
经过上百家餐饮名店的激烈角逐和
专家评委的权威认定,
最终诞生了半民间半官方的
首批广州“十大名鸡”,
毫无悬念
九记路边鸡当然也位列其中。
问题来了,
这店为何叫九记?
又为何叫路边鸡?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
话说上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期间,
有位谭姓的先生在广大路上开了间大排档,
因为炮制鸡的师傅人称九叔,
这间店也叫做了九记。
别看店面不大,
九记的白切鸡名声在外,
大家都说很好吃,
当时许多粤剧名伶也是这里的常客。
一晚,文觉非卸妆后来宵夜,
看见几个下了夜班的工人
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吃鸡,
于是“路边鸡”三个字脱口而出,
九记的白切鸡从此就叫了路边鸡,
九记路边鸡就此得名。
上世纪80年代初,
九记路边鸡在谭家人手中重新开档了。
有了年头的九记,
在广大路一巷,
年在中山七路开了分店,
其它在海珠广场,
在区庄,九记都曾有过分店,
由于*府拆迁改建原因,
如今店铺搬迁到大沙头继续经营。
沿江路广州海港城这位置,
老一辈吃货唔会陌生,
90年代红极一时的西贡食街就响哩度!
下面这张旧照片,
上了年纪的朋友一定有印象:
自年九哥接手后,
九记经营已有三十多年!
(不是TVB的柴九哥,
而系如假包换的广州九记的九哥,哈哈!)
正所谓人生有几个十年,
几十年专注“做鸡”,
这职人精神就很值得点赞!
80年代的九记
属于广州最早的个体户之一,
九哥做路边档起家,
后来“九记”越做越好,
路人闻香止步,
流口水停步,
纷纷来吃九记路边鸡,
吃完才翻归。
▲▲▲
今次有幸同九哥本尊一起吃饭,
九哥份人好Nice,
谈笑风生,
仲同我地讲起唔少九记以前嘅“鸠屎”事!
新店环境同之前的老店大不同,
一线江景望船望江,
园林式餐厅。
户外是透明玻璃房,
温暖的春日,
坐得舒适,食得招积,
室内也有不少位置。
墙上挂着不少获奖的牌匾,
见证着辉煌:
“中国名菜”
“招牌鸡”
“广东 ”
“ 民间秘方”
还有不少泛*的老照片挂在墙上,
厚重的历史感,
老一辈可能会看到流泪!
除了招牌白切鸡,
还有各式怀旧菜,
不少传统菜在其它地方已经吃不到,
老食客感恩吃回了几十年前的味道,
那一刻的感动无法言喻!
九记路边鸡¥/只
能做到街知巷闻,
口碑相传,
当然有不少秘诀!
首先系选料:
?鸡种要求稳定,货源为清远走地“鸡项”。?鸡放养时间最少天,一般天数是维持在-天。
?以前鸡的重量为2.3斤,发展到现在一般维持在2.6-2.8斤,否则鸡身不够。
九记路边鸡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
保留了最传统的做法,从制作到出品需4小时
?首先鸡身加少许盐,用八十度的清水浸1小时,以此来保留鸡的原香。(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白切鸡的浸鸡水中都加了药材香料,令鸡本身就带有咸香的味道,但却不是最正宗的原味白切鸡了。)骨筒要求浸到刚刚熟,因此浸泡的温度时间非常重要。?“过冷河”时水温要恒定而且要维持一个长时间,鸡皮才能不油,达到油脂平衡。过冷河时长为2小时。
?鸡的配料及蘸料也是独门配制的姜葱、酱油,全为手工制作,而选油方面则选上等花生油。
靓鸡上台,
鸡骨上透着暗红色的血丝,
就是这仅仅熟的尺度最难把握,
少一分则生,
多一分又老。
不少本地老食客都话
找回了以前的味道,
但想鸡身能再生一点。
九记继续放大招
全球首创
白切鸡外送
最早做鸡外送嘅可能系M记orK记
但白切鸡外送,
很多老广一定冇谂过,
九记全球首创白切鸡外送
包装设计精美得来又实用,
一看,有点似Pizza盒哦!
筷子牙签姜葱酱油全部配好,
配上堂食同款的白碟,
而且只碟可以循环再用。
天气热盒子里还会放入冰袋,
以 鲜的姿态直接送上你屋企,
打开就可以直接享用。
口感同堂食完全一致。
无论自己食饭、宴请朋友、屋企加餸
都可以订一只返屋企食
初一十五要拜神,
或者清明时节都可以叫一只外送到家
分分钟祖先们以前都食过九记,哈!
在“九记”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