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里,人们常说“浸鸡”,意思是把清理干净的整鸡放在恒温的热水中浸熟,通过持续不断的小火加热,使锅内热水维持在较高温度(如90℃左右),让整鸡慢慢浸熟,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鸡肉的鲜味和营养物质。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对鸡肉的品质要求却不低。而“封开杏花鸡”则最合适不过了。识货的老广,一听到“封开杏花鸡”就垂涎三尺,一碟嫩滑细嫩、鸡皮闪着金光的白切鸡仿佛就在眼前。封开杏花鸡向来享有“玻璃皮、蔗渣骨”的美誉,是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列入“粤字号”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为什么说封开杏花鸡是千年名鸡?要从封开县说起。山水交相映衬是自古以来的自然礼物在现有的文物考古资料中,杏花镇新和罗伏嘴村村有“鸡罩顶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汉代鸡笼罩,已超年历史。封开县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其地理环境可用七字概括——“山环水绕水环山”。大自然丰富的山水映衬,注定了是送给人们的礼物,也为封开杏花鸡提供了舒适到极致的田园生活。封开杏花鸡在山野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饮用清泉,觅食草子、虫蚁,还有宽阔小山岗作为“健身房”。这里的土壤ph值为5.5-5.6之间,属微酸性,土地的各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特别适宜杏花鸡的生长环景,加上饲养者使用特有草药(白花苦晩藤)和谷物喂养,杏花鸡个个体质健壮。封开杏花鸡的主要特征是细小味香,皮薄肉嫩,还有山地鸡显著的特点——肌肉结实,骨骼细而坚硬,肉质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鲜美清香,名声在外。传说民间流转赋予斑斓的文化底色杏花鸡产的鸡蛋,比鹌鹑蛋稍大些,在阳光下一照,红彤彤的蛋黄惹人喜爱。这种鸡蛋不仅味道鲜美、蛋黄柔软、色泽鲜艳,而且是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理想食品。相传,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与鸡蛋也颇有渊源。杏花镇处于旧时的文德乡内,一次,封州的朝廷命官李宗敏到文德乡莫家作客,看见莫母放在家里的一篮鸡蛋,有意考考莫宣卿,就让他以鸡蛋为题作诗。小宣卿略思半刻,即作《咏鸡蛋》诗:“圆不圆兮方不方,将得天地尽包藏。外围里内三分白,正在中央一点黄。太乙未离初混沌,阴阳随半便分张。有朝一旦成毛羽,飞入瑶池作凤凰。”李宗敏连连称赞,传为佳话。农耕时代,封开县农民通过养殖致富。封开的十二座大院,就是当地驰名的“耕读人家”伍氏家族依靠封开杏花鸡、封开白马茶致富所造。人们在茶树边上种旱稻、粟米,茶园中的虫蚁还可作为封开杏花鸡的辅食。直至今天,封开杏花鸡、封开白马茶依然是人们致富的法宝。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山清水秀,加上丰富久远的农耕文化作为底色,封开杏花鸡、封开白马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正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匠心精神,通过科学种养,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